Tesla Model 3
Yes, I'm gonna be a star

目錄
這個月的某個星期五下午,我與同事陸續步入會議室開始準備每天的例會。在中國的同事半睡半醒陸續加入線上會議室的同時,我隨口向幾個共事的同事打聲招呼:
「我今天可能要比平常早一點下班」
『去吃好料?』
「沒,去牽車」
『哦?買車啦,恭喜啊!』
這台 Tesla Model 3 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車。
但事實上:我非常不喜歡汽車,甚至說得上有些許討厭。這不是一篇汽車的開箱文,這是一個關於討厭汽車的人最後還是買了一台車的故事。
📌 前提 #
我不喜歡的汽車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
- 人類不應該頻繁的駕駛汽車
- 或者說操作任何大型機具,比方説挖土機
- 我相信把車開好並不困難,但操作的次數多了,終究還是會犯錯
- 說自己不是三寶並不客觀,但只要不開車,就是減少了道路上的一個變數
- 操作經驗無法迭代:飛機掉下來全世界會一起檢討、設立新規範來避免類似的事件再發生,劇本相似的汽車事故卻是天天上演
- 人類不應該擁有汽車
- 極低的空間效率 + 極高的持有成本
- 包含我在內的大部分人,真正的需求不過就是平日上下班通勤,假日偶爾出去玩。每天使用車子的時間平均可能也就 5%,剩下 95% 的時間,這些車子都躺在停車場裡佔空間
- 即便沒什麼使用,汽車作為一個負資產,從持有的那一刻開始,每分每秒都在燒錢
- 滿足這個簡單需求的方案,不應該這麼昂貴
- 高風險
- 開車出車禍不只是把自己的人身、生命放入險境,就算人沒事,就算只是車子出事了,處理起來又會是一個傷神又傷財的事,撞到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 極低的空間效率 + 極高的持有成本
🧠 決定 #
如果我今天住在一個大眾運輸發達的城市,不管是台北、東京、倫敦、或是紐約,那每個月的交通費頂多也就是買一張月票,大不了再多幾趟 Uber 的錢。既不會把個人財務跟汽車長期掛鈎,也不用處理持有汽車的各種問題和風險,怎麼想都划算。
去年寫舊金山灣區的時候就有大致提過,這地方基本上就是一個大型的停車場,從任一個 A 點到 B 點的移動過程,基本上就是穿越 10 多個停車場。想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通勤,得從找房子的那一刻就精心安排,而就算你成功解決平日的交通,假日想去任何地方玩,或甚至只是去個超市買菜,也會面臨一樣的問題。
總而言之,即使我百般的不願意,在沒有車子代步的情況下居住在 San Jose 的生活水準遠低於我能接受的範圍,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買一台車。
🚗 Why Tesla #
我選擇 Tesla 幾乎是毫無懸念,原因有很多:
- 科技玩具:作為一個 Nerd,誰不想玩玩看有四個輪子的巨大自走 iPad
- 電車:雖然充電也不便宜,但依舊可以省點油錢,加州的環保油真的是貴到不行
- 廣大的充電路網:我也是看完 Race To Vegas 才意識到,全美國的高速充電站,基本上就是 Tesla 跟 CCS,但 CCS 的充電站卻沒有 Tesla 的來的廣,這也會影響到車子實際開出去能到多遠的地方。雖然我短期內也不會 roadtrip 就是了。
- 價格、流程透明:看過無數朋友跟不同車商打交道,處理保險,貸款等等各式奇怪的問題,我在 Tesla 官網下單,然後再從 App 完成後續流程,保險、再到交車 (對,全自助),完全不需要跟油嘴滑舌的業務來往,真的省心不少
🏷️ 價格 #
準確來說,其實我並沒有買下這台車,美國賣車有 3 種方式:
- Cash:全額付清
- Finance:分期付款
- Lease:長租
我這次使用的就是長租的方案:
- 租期 2 年
- 頭期款 (Down Payment):$3294.41
- 月繳:$338.37
- 到期的時候會可以選擇把這台車還回去,或是支付一大筆錢,來把它買下來。
再加上其他費用:
- 保險:$330.12 / 月
- 停車 + 充電:$300 / 月
- 保養:$300 / 年
所以我每個月的交通費將近 $1000,這還沒算上其他我還沒想到的花費,如果我住在紐約,這數字會是 $200 左右:))))))
🔚 結論 #
本篇貼文沒有獲得 Tesla 贊助,但如果你也正在考慮牽一台 Tesla,不管是全額、分期、或是長租,歡迎來找我聊更多細節,使用我的推薦碼可以獲得 3 個月的 FSD (價值 $300),我也可以獲得 $250 的補貼。
我的目標很簡單:等 2 年租約到期,川普差不多把美國車價哄抬到飛天的時候,把這台車轉手賣出去,來補貼我這兩年期間的交通費,然後逃到一個不需要汽車也能享受生活的地方!
有興趣的歡迎提前預定 XDD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