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居家辦公作息
以及我如何兩度跨越國際換日線
目錄
之前 5 月多的時候本來想說,啊專題快爆了,每週一文就停更了唄。結果這一停不得了,一不小心 2 個月就過去了呢。令我蠻意外的倒是,有好多人來敲碗為什麼不寫了,真是令我受寵若驚 o(≧v≦)o
作為回歸的第一篇,就先來回顧一下這兩個月的居家辦公吧xDDDD
在差不多三級警戒差不多剛滿一個月的實驗室例行 meeting ,快結束的時候老師補了一句,建議大家好好檢查一下這一個月以來,事情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我自從 5/12 回到台北開始,就幾乎沒出門了。再加上只要是醒著的時間,我要嘛不是在刷手機就是在用電腦。啊於是我就突發奇想,如果把 Chrome 的瀏覽紀錄輸出,畫成圖表,應該可以很好的呈現我的生活作息和趨勢。
第一排中間開始是 5/12 (三),後面就是照行事曆下去排,我這兩個月的生活作息大致上有三種檔次:
第一檔 #
基本上就是標準的晚睡晚起,其實就只是延續我平常在台中做專題的作息,大致上就是修 code 修到凌晨 35 點,把模型放下去 train,然後睡到下午 13 點起床看結果。這個階段的副作用可能包含不小心在吃完晚餐後斷片在沙發上 (5/21),這個階段結束時,我的作息大約晚台灣時區 6~7 小時。
第二檔 #
大致上是從 5/29 起算,我稱之為 Eureka 階段。這個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點,一個是實驗室 5/31 輪到我報 paper,另一個是 6/4 專題初賽 deadline,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密集衝刺的,事情爆幹多的禮拜,所以作息在無意間變成有點像沒 feel 的時候先硬幹一下,真的發現沒搞頭就去睡一下,通常睡去第一次深層睡眠週期回來的時候,腦袋會突然閃過一個靈光,然後就可以起來衝刺一下進度。6/4 專題搞定之後,估計學期結束之前應該是不會再恢復實體上課了,所以我當天臨時當天往返台中,把重要的給西全部扛回台北,包含兩個電腦的螢幕和 switch,畢竟做專題可以效率 50%,但耍廢效率當然就是要 150% (x,這個階段大致上結束在 6/5 ~ 6/6 ,這時候的時差有調整回來,雖然是用 +24 的方式。
第三檔 #
經歷了幾天正常吃的到早餐的台灣作息之後,就進入了第三檔——兩段式。這個作息的靈感來源自一檔的副作用,基本上就是吃完晚餐就直接開睡,睡到差不多凌晨 2、3 點,起來洗個澡吃個宵夜、幹點活,然後天亮再補睡個 4 小時,起來再吃個早午餐。可能也因為剛好這段時期沒什麼重要的事情,所以可以說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種生活模式,過起來其實蠻舒服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實驗室禮拜四晚上固定的會議會打亂這個節奏。
輪迴 #
接下來期末前一個禮拜整理了一下前陣子很久沒做的雜事,作息回到一檔,然後在期末考週為了做 AIoT 期末報告不小心開了二檔,還不小心第二次跨越國際換日線,最近又大概回到一檔。
結論 #
明天實習就要第一天上工了,就期待我能調整到一個正常一點的作息吧 ( ̄▽ ̄),或是三檔好像也不錯 (?)
其實認真想想,現在的我可能已經離悠哉生活越來越遠了,接下來大概也只會有忙、很忙、跟爆幹忙這三種狀態吧。也許早點習慣這樣的新常態,像習慣疫情那樣,從縫隙中擠出時間來做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才是上策吧。
如果有人有興趣想看看自己的 Chrome 瀏覽紀錄會畫出什麼,我把程式都放在 GitHub 了,還請大啊賞個 🌟
我回來ㄌ,如果我太久沒發文還請大家來催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