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2024 展望

The Show Must Go On

Post by @incrediville_tw
View on Threads
別人:在新年第一天立下計畫,然後撐 19 天
我:在新年第 47 天才計畫 🕺🏻

好啦其實我去年放假搭飛機回台灣的時候就已經差不多想好今年的目標是什麼了,只是拖到現在才把草稿整理成文章而已,應該還算過的去吧 ¯\_(ツ)_/¯

✍🏻 寫作 #

以去年的經驗來說,我覺得我算是有培養出寫部落格的興趣,而且大部分時間還挺享受這個過程的。甚至說有點太享受,以致於如果我現在覺得我的心情不夠放鬆,或是時間不夠長到可以「盡情的」享受這段時光,那我會寧可把時間拿去做別的事,導致我接近年末的時候除了報報之外沒有寫什麼其他的文章,有點本末倒置。

今年寫部落格的目標是短而簡潔——不求精緻,但讓每個值得的新想法有個歸宿。

📚閱讀 #

閱讀跟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喜歡帶書出門看,比方說搭車、搭飛機、沙灘旁邊、某間星巴克窗邊之類的,但開學之後這種愜意的時間和環境都少了很多。我有嘗試過把書放在床頭,然後期待睡前會隨意翻個幾頁,但效果似乎就是不太好,要不是沒看多少就想睡,不然就是很難沉入故事的氛圍,只是平平的把文字掃過去。

要怎麼讓閱讀融入日常生活的循環,會是今年要多花心思的重點

🔄 Context Switching #

大學待在實驗室兩年學會的其中一個技巧,就是不要一口氣花太多時間硬幹某件事。經濟學稱之為邊際效用遞減,投入的時間越高,單位時間的產出會大幅下降。

常見解決方法有兩種:

  1. 去放假
  2. 把不同性質的事情混著做:就像幫大腦重新開機一樣,清掉一些不重要的垃圾,運行效率就會提高。

而困難的地方就在於,在切換不同事情的時候,我經常會多浪費掉很多時間,這些時間可能是突然覺得好像可以來休息一下,上個廁所、滑個手機,又或是要開始做新的事情要先把前一件事情的殘局收拾好、重新把桌上佈滿接下來要處理的東西、回想上次處理到哪裡,然後思考要從哪裡繼續。

於是當這個阻力一形成,即便我意識到現在也許該休息一下,或是換一件事做,也會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選擇繼續停滯在前一件事情上。

話說想想也發現,那些忙到不行的主管或大老闆不可能親力親為每一件小事,但他們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狀況,然後快速做出決策。

今年感覺可以朝這個方向訓練自己的大腦 🤔

🫶🏻 (更認真的) 珍惜身邊的緣分 #

應該是在大一還是大二的時候發現的:大三之後同學之間的聯繫會變得鬆散,交集減少。同樣的狀況也適用於高中甚至更久之前的那些,可能曾經非常好的朋友。事後來看,還蠻慶幸當時的自己有意識的去維繫這些緣分的。

但最近跟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心裡開始浮現出矛盾 (甚至有點愧疚)的感覺:明明之前跟人家在各方面有很多交集,但都沒用點心過,為什麼非得要等到現實生活已經沒有交集了,才開始重視這段關係。

實務上來說,我開始體會到日常的那些 small talk 雖然是美國文化很重要的一環,但其實回頭套用在台灣的人際關係上也是如此,友誼這種東西就是靠這些分享日常瑣事多年去搭建起來的,而作為一個 I 人,我在台灣遇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都需要至少 3~5 秒的遇襲預習準備,來美國動不動轉個彎就是 Hey, how’s it goin’,我人真的是要沒了

另外一個我最近觀察到我的毛病,就是我不太會把朋友介紹給朋友認識,這是我成長背景所沒有經歷的場景。我從國小一路到大學,交友圈要嘛高度重疊,不然就是零相關,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不同時期的朋友喇在一起,以致於我現在如果要突然做這件事,會有點手足無措,甚至覺得如果他們倆合不來,我要付上某些責任。1

靠背我是怎麼寫到這麼奇怪的地方的,這樣要怎麼結論

結論:如果看到我腦袋當機,請包容我的內心小劇場還沒演完。我會儘量讓我的腦子 v.2025 可以提升處理這種人際問題的 robustness2

🐌 再慢一點 #

此遊樂設施只會在緊急情況下停止,哭不是緊急情況
這遊樂設施根本我目前的人生寫照

記得我曾跟我爹娘這麼說:

我的國小 6 年時光體感大約是 10 年

國中 3 年體感 5 年

高中 3 年體感 1 年

大學 5 年體感 1 年

現在到了研究所,生活似乎還在加速。寫部落格跟其他消遣是我目前少數可以放慢生活的手段。但也是在這些時光走慢了的片刻,才又能體會生命活著、漫長而悠遠的感覺。

期許 2024 依然能夠珍惜、體會人生的種種時光。


寫在最後:I came to US for a purpose, I came to Earth for a purpose


  1. 好啦寫完這段的當下,我也意識到這個想法其實挺蠢的:) ↩︎

  2. 對不起我在中文找不到對應的詞來形容,「魯棒性」我真的是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