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2024 總統、立法委員選舉

Warning! 本文章涉及我個人的政治觀點,可能既不客觀又不合理,如果你難以忽略我可能跟你保持不一樣的想法,不推薦繼續閱讀

還以為出國念書會是我第一次錯過選舉的原因,但總之我還是回來過寒假了,那也就沒有理由不待到投完票再回去囉

今年做的功課:

  • 2024 超級凱道兄弟之政見對決
  • 選舉公報
  • 賀龍夜夜秀第 8 集現場錄影,這集真的是眾星雲集:
    • 吳欣盈:台灣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
    • 王婉諭:時代力量代理黨主席
    • 呱吉

台北市第 8 選舉區 (文山、中正) 立法委員 #

選舉公報

選前一兩個禮拜有稍微看一下王閔生 (民進黨) 跟張其祿 (民眾黨),但實在有點難產生什麼記憶點。越靠近選舉,我的關注重點也完全被不分區和正副總統的新聞拉走,原本想說前一個晚上再來深入研究一下他們兩個跟賴宣任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的政見和過去的資料,結果不知道為啥有人就跑來我家瞎混了一整晚,最後啥都沒看,一直到走進投開票所才想起來還有這一題考前沒念到:)

但其實這個選區其實根本不用選,因為立委沒有連選連任的限制,所以從賴士葆從政以來,從來沒選輸過,根本文山區區長。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其實不覺得區域立委在國會上所代表的聲音能有多大的影響力,所以比起哪個候選人提了哪些多好的政見,我私心只想把賴士葆拉下台。

最後想了一下覺得我自己意識形態偏淺綠,但似乎還沒有印象曾經投給民進黨過,再加上如果我的目標只是想讓第二高票的人有機會可以超過賴士葆,於是最後投了王閔生。

覺得這一票投的有點不負責任,理由蠻沒有說服力的,而且有微微的棄保成分,我自己不是很滿意,但反正最後賴士葆還是上了 ¯\_(ツ)_/¯

不分區立法委員 #

選舉公報

我蠻確定藍綠我都不想投,理由後面再說。那接下來就是要從眾多小黨裡選一個投,命題就會變成:如果台灣容得下第三勢力,那我會希望是哪個黨?

在我心中,柯文哲是實力經得起考驗的首長,但我不覺得他有能力率領中心思想還在拼裝車階段的民眾黨,簡單來說就是這群人裡我看不懂的拐瓜劣棗還是偏多,所以我很難相信他們有能力帶領台灣走向某個他們心目中的樣子。

時代力量在我心中仍然難以被取代,4 年前我票投下去的時候就已經搖搖欲墜,現在更是奄奄一息了,昔日的明星跳槽的跳槽,退黨的退黨。但我依然相信就算大家只是把這裡當作道館,混出名聲之後就出家到其他政黨,時力仍然給了這些年輕人機會,讓下一代的政治明星能在這裡孵化,這可是藍綠都不願意給的。

題外話:這個想法形塑之後沒多久,就遇到我去夜夜秀現場錄影。呱吉在台上說他的政黨票要投給時力的時候,我心還真的是涼了一下,心想我的這票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廉價,但最後依舊是把這一票給了傳承太陽花意志的時力。

正副總統 #

選舉公報

我私心本來就稍微偏好柯文哲一點點。很多新聞媒體和社群風向覺得他的第二任做的比第一任差很多,大巨蛋搞不定,又常常失言,但仔細去看這些個別事件的時候,我認為這些議題大多數跟選總統要審視的點沾不上邊,有點難以說服我他會因此不適任總統大位,結論就是我這一票最後投給了柯文哲。

寫到這裡結果應該很明白了,但可以來簡單講一下我不想投另外兩個候選人的理由。

賴清德本人我沒什麼太大的意見,雖然被戲稱是台獨金孫,選上了北京一定氣噗噗發瘋,但只要他腦子還有在轉,不要亂講些有的沒的去觸犯人家的敏感神經,自然就在是躺著選穩著上。我比較有意見的是民進黨,其實跟上次選舉的理由差不多,透過操作統獨議題來鞏固票源,這個手法真的是有夠拙劣,我原本以為這次會因為賴清德躺著選就稍微收斂一點,但似乎好像沒什麼太大差別。

侯友宜這個人我就是真心覺得投不下去了。在某次無聊閒逛維基百科的時候,得知在他任職警察的時候,曾經有個兒子,但是在一次遊覽車火燒車的事件之後意外走了,當時他還很沈痛的在記者會上要求政府究責。結果到了恩恩案的時候,侯友宜第一時間袒護的卻是新北市的消防局,污點證據出現馬上說身為市長要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然後事件風波過了之後,全案不起訴,順利當選第二任市長。

政治本來就充滿算計和利益交換,但如果今天有人連自己最「沈痛」的過去都可以這樣被拿來交換,那也許他還是當警察適合一點。

Misc #

其他這次選舉相關的一些想法,想到就寫

國會不過半 #

賴清德今年躺著選,民進黨今年的選舉重心多的是放在強調「國會要過半,政府不空轉」。

民進黨 2024 競選影片《在路上》(見 1:55 處)

但這反而是我更覺得不應該投給民進黨的原因,因為過去已經有太多案例證明民進黨一拿到絕對優勢,就開始濫用這些權利,背棄民意。

台灣歷史上也不是只有民進黨有這樣的前科:

  • 馬英九 + 國民黨完全執政時期
    • 2008 開放美牛
    • 2014 (差一點) 通過服貿
  • 蔡英文 + 民進黨完全執政時期
    • 2016 一例一休
    • 2022 開放萊豬 (甚至是直接用行政命令,沒有經過國會表決)

所以與其讓兩大黨某一方獨大,倒不如讓第三勢力作為反映民意的關鍵少數。如果歐洲多黨制的政治體系做得到,我不相信台灣不行。

國民黨的「管理」問題 #

我認為國民黨近 20 年以來,在關鍵的每一步都出現了重大疏失。

政治有很多討論的面向,民生、經濟、國防、外交,如果我們簡單的把各個議題都分成左右兩派,然後藍綠各自在不同的議題上選一邊站,理論上如果兩邊各選對了一半,那就會形成勢均力敵的情勢。但實際情況卻總是民進黨在民意呼聲最高的時候選到對的邊站,比方說在太陽花的時候支持退回服貿,在核四出問題的時候提出非核家園。

選錯邊也沒關係,但總是可以守護自己的價值觀吧?2008 年的時候馬英九執政,適逢北京奧運,全世界包含台灣對中的好感度來到高點,然後國民黨的 ECFA 拖了 2 年才簽,到服貿的時候已經錯失了民氣可用的時機了。另外一個明顯的例子,同樣是開放美國肉,美牛的反對呼聲卻比萊豬高很多,民進黨隨便幾句「時空背景不同」「請國人體諒」就輕鬆交代過去。這都再再證明了國民黨不僅抽牌抽的爛,好牌也照樣被打爛。

而這些現象的背後,我認為更大的結構性問題或許就是源自於不懂的提攜後進、缺乏長線的佈局。沒有培養未來的政治明星,每到選舉,與其從基層揀選有想法、有作為的幹部出來挑戰,反而是從一堆上個世紀苟存的沒料老人抓一個出來當猴子,然後靠鞏固深藍老選票當選。幕僚也都是一堆尸位素餐的老屁股,思想僵化以致於選議題選不好,也沒有培養勢均力敵的網軍能跟民進黨拼聲量。

某種程度上來說,即便是最難打的統獨議題,也不是沒有討論的空間。操縱民意和說好故事,明明收幾個 1450 進來幹幾年就可以做的不差,但國民黨就是學不會。


結論:大老遠繞了地球半圈回來投了 3 票,3 票全部落選,好耶